首页

馨雨踩踏之家

时间:2025-05-26 13:11:37 作者: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项目进入竣工倒计时 浏览量:88492

  麻是在麻类植物中取得的纤维,可分为苎麻、黄麻、线麻等,具有较好的韧性、吸湿性与天然抗菌性能。其中,苎麻的纤维较长,弹性相对较小,但仍有较好的拉接强度。黄麻纤维较粗,耐磨性能较好,是麻绳、麻袋的制作材料。线麻纤维的空腔与纤维表面,分布着许多裂纹和小孔洞,因而吸湿、透气性能相对更佳。上述不同种类的麻纤维材料,在故宫古建筑的墙体抹灰、屋顶抹灰、木构件地仗抹灰等建筑技艺中,得到了科学运用。

  在故宫古建筑墙体抹灰时,需先用水淋湿墙面,然后在墙体上钉麻揪。钉麻揪是指将一绺绺苎麻打结,做成约0.5米长的麻揪,拴上竹钉(或铁钉);然后在墙面上每约1米见方的面积内,钉一道麻揪。此处用到的麻起到“中介”作用,便于抹灰层与墙体基层的粘接,减少抹灰层的脱落、空鼓问题。钉完麻揪后,工匠会在墙面做出标记,确定抹灰的厚度标准,再进行找平。

  墙体抹灰所用的灰浆多为麻刀灰,分2—3次抹在墙面。麻刀是“麻捣”的俗称。所谓“麻捣”,即将麻绳、麻袋等黄麻类材料浸湿,然后一一剁碎、晾干,再散铺在地上,用细木棍不断敲打,使之成为均匀的絮状物。麻刀掺在灰泥中,可减少灰泥因干燥收缩引起的开裂问题。

  麻刀在灰泥中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载:“凡和石灰泥,每石灰三十斤,用麻捣二斤”,可反映古人在墙体抹灰时,对麻刀的科学运用。在故宫古建筑墙体抹灰技艺中,掺入的麻刀重量一般为灰泥重量的3%—5%。

  故宫古建筑屋顶用麻的部位,主要是灰背层。所谓灰背层,即在望板(屋顶基层木板)层之上、铺瓦泥层之下的灰浆层,厚度为15厘米至35厘米不等。在灰背层中,麻主要起拉结作用,让灰背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稳固的整体,使得灰背层有足够的强度和防渗漏性能。

  故宫古建筑木构件表面用麻的部位,主要是地仗层。所谓地仗层,即古建筑油饰彩画的垫层,由包括麻在内的多种材料混合调制而成,覆盖在木构件基层表面,可起到保护木构件作用。在故宫古建筑门窗、立柱、屋檐等木构件表面的地仗层施工技艺中,麻被多次使用。使用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仗层开裂。地仗的基层为木构件,而木材因为温度、湿度变化,会膨胀或收缩,从而诱发裹在其表面的地仗层开裂。用麻丝包裹木构件表面后,可产生约束力,减少或避免开裂问题。麻在地仗层中的作用,与混凝土中的箍筋作用一样,非常重要。

  上述麻在故宫古建筑中的运用,包含了丰富科学原理。研究表明麻纤维掺入泥灰等颗粒类混合物中,可提供水分蒸发通道,减少颗粒层不均匀干缩导致的变形量。麻纤维在颗粒层中较为均匀的分布,纤维间相互缠绕,增大了与颗粒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摩擦力,并产生约束作用,减小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颗粒层变形、开裂。麻纤维还可承担部分拉应力,延缓颗粒层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破坏。

  麻在故宫古建筑中的科学运用,反映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建筑智慧。

  (科技日报7月12日电 作者周乾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各地和有关部门加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专家认为,两张“同框”照片虽然发生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当事主角”和针对目标也并不同,但有三个共通之处:首先两张照片释放出的内涵是相同的。“两张照片表明我们对‘台独’挑衅行径能够做出坚定、快速的反应,台周边海域发生的一切事态都在我掌握之中。”张军社表示,其次,两张照片的共同点都是“近”,并均有所突破,福建海警执法巡查进入了所谓“禁止、限制水域”,而解放军在台岛海空域进行演练,打破了台当局所谓“海峡中线”的说法。第三,两张照片代表的两次行动都是对台当局的反制,也是严厉警告。福建海警25日的行动是针对民进党当局粗暴对待大陆渔民,且升高两岸对抗,伤害两岸民众的感情的挑衅行为;2022年8月,解放军的海空演练是针对 “台独”分裂势力和域外力量的警告。

游客赶海踩进蛏田被索赔3万?官方回应

重庆8月10日电 (梁钦卿)“太有沉浸感了,感觉像在奥运会现场一样。”9日晚,张欣怡在重庆观音桥商圈一家电影院内观看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后如是感慨。张欣怡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的球迷,她表示,影院的大屏幕看着过瘾,大家一起欢呼加油,氛围非常好,比一个人在家里看感染力更强。

内蒙古小镇父子的移动“星空影院”

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制定部门规章,提升减持规定的法律位阶,增强制度稳定性和约束力。构建以减持管理办法为核心,董事和高管、创投基金减持特别规定为补充的“1+2”规则体系。修订自律监管指引,完善询价转让细则。

“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红绿彩瓷:千年窑火焕新生

“‘村超’就像一扇门,让世界看到榕江,让榕江走向世界。”徐勃表示,“自古营销留不住,唯有真字动人心。‘村超’的发展,只有真诚才是最大的法宝。”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够通过“村超”把榕江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转化为民众增收致富的金银财宝,继续创造“村超”奇迹。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长(国际论道)

“几乎没有人不晕船的。”生产副经理罗煌勋说。他是去过13次南极的“老兵”,据他观察,队员们晕船最严重的时候当属穿越西风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